金屬磷化的基本原理
金屬在一定條件下與稀磷酸或酸性磷酸鹽溶液反應.在表面彤成一層不溶于水的磷酸鹽保護膜的過程稱為磷化。當所用處理液為堿金屬的磷酸鹽時,在金屬表面得到由基底金屬本身轉化并生成由對應的磷酸鹽和氧化物所組成的膜,稱之為轉化型磷化膜。
當金屬在含有游離磷酸、重金屬磷酸二氫鹽以及加速劑共同存在的溶液中進行處理時,在其表面上得到的膜稱之為偽轉化型磷酸膜。在目前磷化方法中,大多數是指獲得這種類型的轉化膜。磷化膜可在很多金屬上形成,如鋼鐵、鋅、鎘、鋁、鎂及它們的合金等,其中在鋼鐵、鋅及其合金上應用最廣。
磷化膜的類型及應用
磷化膜為閃爍有光、均勻細致、灰色多孔附著強的結晶。磷化膜的顏色、密度、厚度、種類取決于工件的材質及表面狀態、磷化液組成及磷化處理工藝條件。磷化膜的厚度一般在1 μm~50 μm。厚膜常用作單獨防護、電絕緣、耐磨等,中厚膜用于冷變形潤滑,薄膜主要用于工序間的防護及油漆和粉末等有機膜的基底。